首页 > 法治论坛 > 内容

多措并举增强检察群众工作实效

赤壁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王义军
 
  今年来,赤壁市人民检察院在总结近年来检察群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多措并举,不断发挥检察部门预防、公诉、控申、民行等职能作用,疏通检民沟通渠道,构建和谐检民关系,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切实提升了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
 
  一、对接大局,服务民生不懈怠。今年初,院党组针对群众工作的对象日趋多元、社会矛盾的成因日趋多样,司法需求的内容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等现实,积极参加咸宁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的“千名干警进千村解千难”活动和赤壁市委组织开展的“基层工作日”活动,并与检察群众工作相结合,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确定每个班子成员带领干警定位蹲点居民村或社区,形成走访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深入了解农民朋友的思想、诉求及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同时,院党组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转化为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以此推动全院形成提高做好检察群众工作的强烈意识和凝聚力。
 
  二、丰富载体,收集民意不堵塞。一是由控申部门负责,在全市选择5个乡镇建立检察联络点,分别聘任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综治办领导和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为检察联络员,他们群众基础好、实际工作能力强,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群众广泛“话语权”。同时,通过短期辅导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和熟悉了检察群众工作方法,能够就地受理附近乡镇控告举报、群众诉访、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等工作事宜,既有效减少了群众盲目信访、多头信访、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和缠诉缠访,真正把社会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初始阶段,又经过这种常态化的相互沟通,较好地引导了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二是由预防部门牵头,以班子成员为主体,批捕、公诉、民行、职侦等业务部门相结合,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的“五进”警示教育宣传工作。具体以“三农”建设领域专题预防及破坏生态环境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立案监督专项活动为重点,以今年查办的身边7件“三农”领域职务犯罪案例,讲述预防职务犯罪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切实算好政治账、名誉账、自由账、经济账、家庭账、健康账、形象账,确保做好一个政治上坚定、经济上清白、作风上正派的好干部。尤其是在企业,针对各自特点,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堵塞犯罪漏洞;注重重大工程跟踪服务,提高工程建设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到社区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提高社区群众以法维权的意识,及时服务社区群众;深入四个乡镇建立80个网格,进行法制宣传和检察工作宣传,倾听基层老百姓的心声;深入学校,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心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刑事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半年,全院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惠农扶贫、惠民补贴等贴近民生领域已开展专项法制讲座和宣传教育40余次,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在赤壁市产生了积极反响。
 
  三、巩固阵地,赢得民信不孤立。一是控申部门以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殊荣为动力,定期深入乡镇检察联络点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同时,还在分管检察长带领下,坚持带案下访机制,完善领导包案制度,面对面地与涉诉群众交流,直接了解和解决涉诉群众反映的问题,倾听基层群众呼声,每月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二是全面实施接待群众来访、接待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电、网上受理举报和远程视频接访的工作机制。各内设机构共同参与涉诉信访,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积极做好当事人特别是刑事案件被害人一方的释法说理和思想疏导工作。如在健全未成年人犯罪不捕不诉办案机制上,积极试行对承办部门与控申部门联合做好被害人不服的矛盾化解工作,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四、强化主业,维护民利不动摇。全院以转观念、带队伍、履职能、抓规范、促改革、树形象为总体工作思路,依托全国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一是紧扣群众反映的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一霸四强”、“两抢一盗”等刑事犯罪活动43起。二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反腐败斗争“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决策部署,顺应反腐新常态,进一步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今年以来,共立案侦查18件24人,其中贪污贿赂案13件19人、渎职案5件5人,既彰显了检察工作威力,又突出维护了人民群众权益,牢固树立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坚持“四个两手抓”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下一篇: 推动“两法衔接”推行阳光执法 市政府副市长刘太宗

咸宁市委政法委、咸宁市法学会主办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市政府大楼805    邮编:437100    办公电话:8126037

鄂ICP备17016068号          

鄂公网安备 42120202000182号


Copyright 2012 www.xnfx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咸宁市法学会 © 2017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