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新闻 > 内容

“一班到底”期间,咸宁市强戒所高墙内的默默坚守者们

 一道高墙,阻隔了病毒,也阻隔了日思夜念的家。高墙的背后,有这样一群长期值守的战士,他们满腔的热情,低调地付出,默默地奉献……

一抹“天使白”

 3月9日晚10点,刘诗梅医生站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万家灯火,久久没有离去。至此,她已在场所呆了47个日夜。

 “怎么每天都要站在那里看许久?”护士朱问刘医生。

 “放心不下我的老父亲老母亲,90多岁了,身体各种疾病,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他们在家是咋过的,吃的喝的够不够,药不够了怎么办?”刘医生满脸愁容。

 自古忠孝两难全。高墙外,是年迈的父母;高墙内,是近300名戒毒人员。防疫形势严峻,医护力量紧张,她必须坚守着、战斗着。

 排查发烧病人,汇总整理重点病号,300多人核酸检测,她不惧风险、亲力亲为;晚上继续接诊急诊病号,陪着戒毒人员打针治疗常到凌晨两三点……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这个63岁的老人格外疲劳,脸上医用口罩勒出的深深压痕怎么也抹不下去。

 虽苦,但她没有抱怨,她说:“比起许多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我所做的微不足道,只要疫情能控制,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在管区值班的护士朱莉娟,每天多次同医生一起进队为300名戒毒人员监测体温,询问和排查发热戒毒人员,台账登记,整理药品,清理医用垃圾……对她而言,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总也不够用。

 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劳累了一天的朱莉娟却因思念孩子辗转难眠。大儿子才6岁,3岁的小女儿经常哭着要妈妈……她把这种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从不在同事面前、工作之时表露出来。

 夏旭平,何帮仪,同是场所的医护人员,在隔离备勤区他们一样默默坚守着。这抹“天使白”,他们弘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铸成抵御疫情的铜墙铁壁,确保场所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群“守夜人”

 深夜,场所一片宁静。在这漆黑的茫茫夜色里,每个人都沉浸在梦乡里,可咸宁市强戒所监控指挥中心,这里却夜夜灯火通明。

 “凌晨1点半,各楼层戒毒人员正在休息,监控情况一切正常。”廖续斌在工作日志本一丝不苟记录着。

 时间在睡梦中过得非常快,可在强戒所“守夜人”眼里却格外漫长。

 “凌晨很容易犯困,特别难熬,这个时候我们就相互聊聊家常,鼓鼓劲,有些戒毒人员会起床走动,我们必定要神经紧绷,要特别盯紧。”施继银总结着自己的“夜班”经验。

 在监控指挥中心值守的共有8名民警职工。他们中有的是“非典战士”,有的是职场新警,有的是70后老党员,有的是90后小伙子。不同身份,同一职责,24小时轮流值班,全力守护疫情防控第一线。

 “母亲胃出血一个人住院,怕影响我工作,一直瞒着我。”说起母亲,孝顺的余雷声音哽咽了;“家里条件一直不好,希望儿子在家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大学”,谢芝义对儿子充满了希望……

 “确实让我刮目相看,接到“一班到底”通知,没有推辞,没有怨言,李立勇、郑建新、贾凯三个小伙子,都是90后,是家里独子,在屏幕前一坐就是十多小时,没手机,没网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通过这次封闭值守,感觉他们好像一下长大了,成熟了,我想这段经历肯定会成为他们人生宝贵的财富。”监控中心老大哥胡俊,虽然血压常年偏高,但仍然带头值守,和小伙子们鼓劲谈心,是他常做的工作。

 监控值守枯燥,但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夜班工作艰苦,但只要在岗一分钟,便会坚守60秒。他们,并不是专职的暗夜使者,只因岗位在此,就成为守护夜晚安宁的卫士。

 “夜晚很漫长,我们会用心坚守,直到黎明的到来。”这是监控指挥中心8人的用心承诺。

 一对“父子兵”

 “老婆,这段时间一人在家辛苦了,照顾好自己和女儿,等疫情一结束,就回家好好陪你们。”一大队辅警詹轩鹤抽空给妻子打了电话,除了挂念小家庭里老婆孩子,他还常常担忧着独自一人在家的母亲。

 父亲詹柏林是生活卫生科科长,值守期间负责戒毒人员生活物资采购储备及戒毒人员食堂卫生消毒等工作。家里唯一的两个男丁都主动请战,从去年春节进所至今未回过家。考虑家里情况,领导曾提出让二人回家休整,没想到父子俩均一口回绝。老詹说:“这个时候后勤保障至关重要,没人比我清楚场所物资情况,明年就要退休了,就站好最后一班岗吧。”

 在大队值班,有时站在楼上可远远看见二道门外父亲搬运物资忙碌的背影。都60了还这样拼命,是的,父亲向来是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的。不知怎的,小詹隐约记起朱自清《背影》中的片断,“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背有些弯了,头发也白了,那个威严的,像山一样高大的父亲终究还是老了。”不觉间小詹眼眶有些湿润。

 虽在同一场所,却因身在不同岗位无法相见。从军人到警察,小詹对父亲一直是钦佩又敬畏,特殊时期守望相助,他很开心能与父亲一起并肩作战。“一班到底”通知下达时,考虑家里情况,他也有所顾虑,但最终追随父亲坚持留下。40多天过去了,他似乎更能理解父亲的坚守,也明白了父亲肩上的责任。

 “我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用心站好每一班岗。”眺望着父亲的背影,他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

一组“预备队”

 追剧,聊天,刷微博,做美食……这是我们居家“自我隔离”生活状态,在特殊时期,这也可以谓之“战斗”。但对于场所封闭隔离备勤的他们而言,不敢踏出宿舍半步,狭小封闭的空间,他们的隔离“战斗”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整齐的“豆腐块”、规范的物品摆放、一尘不染的地面……战时纪律、规范行为是隔离备勤队对队员们提出的基本要求。“隔离备勤很容易放松要求,变得散漫,虽然已经隔离一个多月,但是大家都能听从指挥,规律生活,我们要保持最好状态,随时准备迎战。”一大队副大队长杨洲用心记录着今天的工作情况。

 “隔离备战绝不是熬时间,只有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学习,适时锻炼,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才能随时听从领导号令,进管区一线战斗。”在执行封闭隔离备战任务第一天,支部书记邹辉就制定了详细学习计划。每天开始学习前,邹书记都会向大家通报最新的疫情动态、传达上级要求。为缓解心理压力,他还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湖北戒毒系统战时心理防护手册》,鼓励大家调整状态,坚定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定信念,不辱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全力确保场所安全稳定。”这是封闭隔离备勤13位民警职工的铮铮誓言,更是咸宁所全体民警职工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孜孜追求。


来源:湖北省司法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我省4个集体9名个人上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评选表彰活动揭晓
下一篇: 咸宁法院一起案件入选最高法发布的十个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咸宁市委政法委、咸宁市法学会主办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市政府大楼805    邮编:437100    办公电话:8126037

鄂ICP备17016068号          

鄂公网安备 42120202000182号


Copyright 2012 www.xnfx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咸宁市法学会 © 2017 版权所有